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观点 | 疫情下基督徒众生相带来的观察 思考基督教之未来走向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3月09日 07:54 |

基督教自一开始就是一个在危难之中冲在前面的宗教,两千年多年的基督教史,已经充分说明这一点。斯塔克在《基督教的兴起》一书中,论到基督教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面对瘟疫之所以能勇往直前,与异教徒表现不同,是因为他们因着信仰,而具有的对死亡的乐观和勇敢,基督教会的组织,以及在这种观念之下的对信仰的践行。

基督教教会曾经很长时间在欧洲历史上发挥社会的组织功能,尤其在应急事件面前,除了组织救援之外,还提供了对灾难的精神解读。正是如此,说基督教塑造了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可能一点都不过分。

因此,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在论述证严法师创办慈济的机缘时,都不忘说两个修女的故事。一次两个修女因赶路而暂住证严法师住所,在彼此信仰的比较中,当修女提到不论都市还是遥远的小岛,都有基督教创办的学校和慈善机构,接着反问证严法师,佛教对此做得如何时,证严法师一时语噻,而这成为促使她创办慈济功德会的动力之一。——证严法师的故事,说明了基督教在慈善和救援方面的优势和传统,是优越于其它宗教的。

到了宣教士在两百年多年前的中国传福音时,不论干旱还是洪涝,不论瘟疫还是教育,他们在战胜灾难,挽救民众生命的行动中,都可圈可点。对于当时社会和经济都十分落后的中国来说,宣教士靠着其发达的母国,所争取来的资源,填补了我们在应急事件中的组织和物质的缺乏。无疑,那个时候,虽然基督教与列强有着种种复杂的关系,但是他们的行动却是真金白银的付出,也因此获得了好的名声。

然而,对比历史,再回望今天,基督教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如果还想圈一点什么,可能还真是要费一番功夫。

今天,中国的基督教与历史上因耶稣而产生的基督教,好像渐行渐远,让人不仅唏嘘。这次疫情基督教的表现,正面表现实在不多,而负面表现却是可圈可点。这些负面表现,如果不是因为控制疫情所需,必须在家,可能会更多。纵观各种负面,可能存在以下几类,这些负面事件的影响,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国基督教的走向,以及教会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类,就是基督教天谴论群体。

这个事件最近国外一位华人牧师的天谴论的发言最为著名。这类观点认为今天中国所遭受的疫情肆虐完全是因为对某位人士的不公正待遇从而上帝通过这次疫情对中国惩罚,完全不顾在疫情中被感染的同胞。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哗然,在基督教内部认可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是不管认可还是反对,笔者都认为,这一言论将成为中国基督教的分水岭标志。

这一言论,让人想起在中国基督教圈子里,关于因为帮助印度教徒,并按照印度教仪式安葬死者的特蕾莎修女能否上天堂的争论,以及关于电影《血战钢锯岭》主角道思因为是安息日会成员,而将其斥为异端,断言其不进天堂的论调。

这一言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基督教的冷漠与自以为是。就是耶稣面对那个生来瞎眼的还说,不是他的罪也不是他父母的罪,而是要显出上帝的作为。

第二类,就是审判者群体。

在他们看来中国之所以经受这一场瘟疫,是因为中国人不信耶稣,不承认悔改自己的罪导致。在微博上,一位带着口罩的女信徒,在向街边市民发放福音单张,口里所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另一种情形则是向市民发单张,则借机传教,同样是罪与审判。

第三类,就是幸灾乐祸群体。

这些人在疫情肆虐,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抗疫情的时候,却在自媒体和朋友圈中,以看笑话的心态,议论和放大着在抗疫情中的种种弊端。

武汉疫情爆发,感染的人数激增,在资源和人力都不足的情况下,难免出错,但是放大错误,在朋友圈里充满各种指责、嘲笑,以一种看笑话的心态,实在与当下社会论调不协调。

在他们心理,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你国”的事,与自己无关。而自己现在做的就是伟大的挑刺者角色。这与耶稣怜悯和慈善的教导实在相去甚远。

第四种,疫情消费者群体。

这个群体的特点就是大大消费这次疫情,趁机赚取流量。把钟南山与林语堂强行扯上关系,挖掘钟南山的历史,硬是把他与基督教联系起来,以证明基督教的伟大,和信耶稣所带来的成功,利用钟南山的名人效应,赚足眼球。

其次就是消费李文亮的人血馒头,比如把刚去世的李文亮故意写成基督徒,而且虚构李文亮聚会和读经的细节,并拉出牧者的证明。

结语

分析以上这些群体,无不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远离社会人群,没有工作经验,要么大学毕业就一直在教会,要么社会待不下去而去教会寻找出路,他们在社会中走到尽头,而在教会里找到出头之路。对社会运作的不了解,加上因为失败而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对社会产生愤恨。因此在疫情中,也就找到了平衡和发泄的渠道。

在自媒体和朋友圈中,这帮基督徒最为活跃,但是在现实中,却难觅踪影。

因此,这些论述让人感到基督教的冷漠与孤傲,自以为是以及自以为义的负面形象,从而加速了基督教远离社会,以及社会排斥基督教的步伐,使基督教进一步被边缘化。把基督教的良善消耗殆尽。

这次疫情之后,基于基督教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预测,基督教必然会出现更大的分裂。在基督教内部,关心社会愿意以行动来回报社会的基督徒,与那些袖手旁观远离社会的基督徒之间必然会产生更激烈的冲突。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在后者被边缘化的过程中,前者必然不断成长与扩大。

在外部,社会逐渐对基督教产生负面态度,并逐渐远离甚至排斥。这为基督教带来坏名声和负面的社会效应。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虽然基督教在这次疫情中表现不佳,负面不断,但是人们依然不会忘记历史上的基督教,她的功过在人们心里有着清醒的认识,在高校图书馆和学者中,基督教也是绕不过去的材料。

但是,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基督教被一些人当成工具,借以完成自己的目的,这些目的为了流量、名望或者财富而消费者基督教,这一点通过上述基督教的表现,让社会认识得更清楚。

只有回到耶稣,回到他的教导,我们才能不偏离他的道!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